绿维文旅: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要点

2021-07-06 来源:绿维文旅

老旧小区改造要兼顾完善功能和传承历史,绿维文旅认为,在特色风貌设计时,要基于资源评价、场地空间分析及风貌定位,重点从整体色彩规划控制和景观风貌设计方面完成特色化构建。色彩规划设计总体调控社区的风貌,引导风格和形式,上承地域原生特色,下启社区环境空间设计。而环境空间设计则在形象上匹配原生风貌,在功能上承载社区集散,具体展现差异化风貌。

01、社区风貌打造基础——色彩规划控制

色彩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是最容易被感知的特色视觉元素,也是最有效的讯息传达媒介,同时色彩具有极大的包容性,社区中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色彩之外,因此,色彩足以担当展示自然风采、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构成调控小镇风貌的基础。

1、色彩提取主要途径

城镇社区的色彩主要分为自然色、气象色、传统色、流行色四种类型。

2、色彩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的运用方法

首先,要对提取到的色彩元素进行统一排列和整理,进一步通过分析色彩关系,确定色彩体系,把握城镇的主辅色及点缀色系并组成色谱。

其次,确定城镇色彩控制范围,分为主控区、协调区和调控区,分系统、分层面、分区域的制定色彩设计方案并编制《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02、社区特色风貌营造——景观风貌设计

城镇老旧小区的景观系统按照空间范围和开发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社区景观、生态景观和田园景观,空间上呈现了从核心环境到关联环境、外部环境的层次关系,开发上呈现了从改造为主、保护为主,到保护改造结合的层次关系。

1、社区风貌——改造力度大,协调是关键

社区景观是居民聚落演化的见证,是地域文化传承的体现。其景观特征具备民间性、文化性、重复性等特质,在改造设计过程中要融合以上基本特质,形成代表性强、辨识度高的地域特征,将抽象符号转化为可被感知的视觉体验。

(1)保护或改造特色建筑风貌

建筑风貌是社区风貌的重要元素,对建筑风貌的合理控制和引导,是维护镇区风貌的必要手法。特色建筑的构建在于对本土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应本着“保护为主,修建为辅”的原则,依照价值评估、功能判定、环境组织、结构维护四个步骤依次实现建筑的保护性整治,并从风貌及功能方面完善特色风貌建筑。

临夏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和老城保护区,绿维文旅在该项目中,研究街巷民居分布肌理和结构,梳理风貌特色街区,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公共空间体系。在进行建筑风貌现状评价的基础之上,划分历史风貌重点保护区、历史风貌控制区、历史风貌延续区、历史风貌协调区,进行保护功能规划。

在遵从文脉的原则下,绿维文旅把握“复古、复原、沧桑”的风貌格调,对八坊现有的街巷格局进行整治和改善,在延续现有街巷格局和肌理的前提下,保持历史街区景观的连续性。一是以观光节点、景观节点和公共空间为改造重点,保持街巷尺度和两侧建筑的高度,营造良好的视觉通廊;二是历史建筑传统元素的修复,遵从当地文脉,提取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和元素,根据当地的传统做法进行适当的恢复和改善整治;三是整治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新建筑;四是商业店面及牌匾的整治;五是对建筑外挂及基础设施的整治。

八坊十三巷设计效果图

主题街区节点效果图

特色街区效果图

(2)处理景观与建筑的协调关系

社区风貌设计范围除建筑风貌外,还有街道与广场,两者是社区最能让介入者留下生动而具体记忆和感受的场所。处理好街道、广场与建筑的关系也是社区风貌改造的重要关注点。

(3)强化景观界面元素设计

景观界面主要通过多层次观赏植被、多元功能设施的设计来实现。

2、生态景观——保护为主,突出重点

生态景观是社区景观风貌的基底,对其进行梳理和控制利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景观包括山体、林地、水体等地貌元素,在改造的过程中应秉承保护和突出重点的原则。

绿维文旅在山东富泉村村庄改造项目中,认为富泉村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一定的旅游发展基础,适合利用生态资源、农业资源发展旅游接待,将项目地旅游发展划分为景区模式、核心服务区模式、交通节点模式和延伸发展模式四个类型,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将项目规划定性为泛旅游产业主导下的村庄建设提升。

在“不大拆大建、就地改造提升为主”的原则指导下,绿维文旅以山村风貌及自然景观为吸引力,挖掘历史文化与山水景观,打造休闲山村景区及艺术写生基地,将村民民居建设成为既符合村民现代生活需要,又符合进行游客接待的产业居住一体化设施。


村庄步行道路环境整治效果图


村庄宅间道路整治效果图


村庄步行路及排水渠整治效果图

3、田园景观——保护与改造相结合,点线面设计

田园景观一般处于社区的边缘衔接地带,以田园为载体,以农耕、荷塘等农产元素为肌理,是带有生活资料供给功能的景观,在生产农业物质产品的同时,还可生产农业审美产品,人工性较强,属于生态“撕裂地带”。

田园景观的设计,一方面要注重对生态的修补性和维护性,以达到生态因子的渗透和衍生。另一方面,因其具有生产性,也承载着农耕文化,所以要挖掘其农耕文化和田园生活文化。

田园景观设计应以“观”为主,以游辅之。观景的内容是农作物、花卉等景观,可运用大地景观的设计手法,先成规模、大体量的进行面状景观铺展,再以色彩和形态等进行种植设计,构建道路(线)和节点(点)有序串联的设计结构。


设计鸟瞰图

绿维文旅在新疆沙湾县特色乡镇规划项目中,站在全域旅游角度将项目空间布局划分为“一核二环四区五村”,分别从旅游、生态、农业等进行规划,打造6大类核心产品,包括田园乡镇、生态牧场、休闲渔场、现代农场、休闲基地和风景廊道。

本项目的重点之一在于对当地的风貌改造,在每个重点村的设计中,结合文化挖掘、前期策划定位,形成了符合不同村落特征的不同的主题定位。大泉村风貌设计中,绿维文旅充分挖掘民居文化及本土符号,从效果优先角度打造大泉村重要节点,分别为:硒泉养生馆、农家休闲院、特色农产品展销、富硒面粉店、景观改造设计。三道沟村风貌设计中,设计的三道沟重要节点,分别为:文创小店改造(汉族风格)、民宿改造(哈萨克风格)、画廊书吧改造(回族风格)、咖啡吧改造(维吾尔族风格)、景观改造及街区风貌。

阅读全文

下一篇

旅游休闲街区:将人气转为财气的“三四法则”

绿维动态
本文标签: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