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2 16:03:20 来源:绿维创景
2011年5月21日,我院林峰院长受邀参加《数说北京》节目,并就“京郊游推动城乡互动”这一话题发表了相关观点。下面是节目内容。
京郊旅游发展迅速,为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好去处,火爆现象背后存在哪些发展问题?还有哪些提升空间?本期《数说北京》将带您一起体验京郊游。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数说北京》。现在到夏天了,大家在周末的时候,经常出去郊区游,我们今天聊的话题就是郊区游。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两位来宾,媒体评论员李焱先生和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林峰先生。
我们接下来先看一个短片,这个短片里边展现的是一家人到郊区旅游,每个人各取所需,都能找到自己的乐子。其实要从专业角度,二位给切分一下,到底北京的郊区游都有哪些比较典型的类型?
林峰:大体上,我们把它分成非周末的企业休闲游和周末的家庭出游,主要是周末假期,这块应该说对北京市民影响最大。在家庭游里边,包含亲子游,也就是家长以小孩的选择为目标,亲子游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另外就是满足整个家庭需要的,我们称之为农业休闲园、农业观光园游。
主持人:林院长细分的很专业,其实不同的人群,可能出游的目的都不一样,按照不同的人群,李焱你能不能给大家再分一下?
李焱:一般我们看到举家出游可能更多的选择像比如吃农家饭,包括采摘,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旅游方式。
主持人:对,男女老少适应面比较广。
李焱:另外包括像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大学里的学生们可能更多喜欢去郊外野炊探险爬山这类的;还有一些年轻的情侣可能会选择一些花园式的,北京最近这几年也出了很多的这样的项目,比如薰衣草花园区照相、婚纱摄影等,有的影楼还专门在这些地方开了拍摄基地,这都是几种比较典型的。
主持人:风景如画的地方好像比较适合于年轻人,还有很多比较剧烈的活动的比如探险、攀岩,这些地方也有。那有没有除了年轻人之外,专门对老年人量身订做的郊区游?
李焱:也有,我们看到有一些景点会跟城里的社区进行联系,然后请居委会帮他们组织一些老年人去旅游。像我的父母,他们都参加过这类的旅游。
主持人:应该说咱们北京的郊区游项目非常多,区分也有很多类型,丰富多彩,我们看到一组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2010年北京市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户的总收入是25.1亿,同比增长了17.9%,从我们后面的道具扳的图表可以看到和2009年相比的增长数字。另外还有一个是,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4个百分点,从这组数据里面,二位看到了什么?
林峰:北京的京郊休闲发展的非常快,而且在全国的郊区旅游中,北京的郊区旅游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而且它带动的不仅仅是北京的农民,还带动周边,现在河北省形成了环首都经济圈,以前叫环北京游憩圈,主要就是以旅游带动为主。
主持人:您说到这,我想起了一个概念,一般我们说郊区游,好像前面习惯要加上周末,就是周末这两天能够跑多远,像您说的已经提到北京周边了。
林峰:实际上快的话,一个小时之内出北京,北京的郊区是大北京郊区的概念,在北京市郊区发展这一块,应该说发展的非常好。刚才您谈到这个数据的增长非常快,这个增长快实际上是两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是北京本身促进郊区旅游这一块有很多措施办法,所以郊区旅游本身发展非常好,第二个更重要还是在于北京的市民对于出游的需求现在已经达到这一步,非常强烈的,各个方面的需求非常大。我们叫逃离城市,到郊区去撒点野,所以这一撒野,一个产业就做出来了。
李焱:前几年,咱们每年有三个大的黄金周,后来做了一些调整,比如五一长的黄金周,变成了只有三天的短的黄金周,平常在一些传统假日做了放假安排,其实五一的时候是最适合出游的,天气各方面的情况最好,但只有三天了,可能再去远的地方就稍微有些困难,所以从一个侧面促成了京郊游的火爆。
主持人:现在的假期和前几年相对来比,长假期缩短了,但是有把短假期分的很密,这样大家就有更多的时间周末到郊区去走一走、转一转。其实我们现在说的是北京的郊区游,有没有类比的其他城市或者国外的郊区游,他们的郊区游是一个什么现状,我们请网络观察员看一看。
网络观察员:我这里有一个数据是关于法国的,这几年将近有三分之二的人,选择了在国内度假,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乡村游。法国这几年每年接待的游客很多,不仅是国内的,国外专门来到法国来进行乡村游的游客也有很多,而且非常稳定,并不是今年来过了,明年就不来了。
李焱:我刚才注意到网络观察员提到的数据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度假,西方人比较重视“度假”这两个字,而中国人还是比较重视“旅游”这两个字。
主持人:西方人说的度假的概念是不是有点类似于休年假,相对比较长的假期?
李焱:对,而且也是像刚才说的,地点比较固定,也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咱们中国的游客就经常是走马观花式的,非常匆忙,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的跑。
主持人:你说的这也是,平常周围很多朋友,大家聊周末乡村游,这周去哪,下周去另一个地方,还是图个新鲜。其实我觉得,刚才说法国人,用俗话说是不是他们有点认死理,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讲,对这一个旅游景区忠诚度比较高,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出现呢?
林峰:这个实际上是发展不同阶段,其中最核心的还是一个经济收入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经济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你会需要一种自己的,我们称之为度假物业。
主持人:就是说那种方式对我们来讲可以展望一下,眼前的我们这些事还是实打实的周围的郊区游。郊区游的过程中,每位游客的内心感受其实是最主要的,我们再来看一个短片。
在这个短片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感受,我们叫“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个性化。一家出行,都有个性,面对这些不同的个性,这些郊区游经营者他们又该怎么办?
林峰:需求非常多样,实际上一句话,我们说,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人离不开土地,进了城住了高楼,还是要面向自然,比如说田园这一类,采摘,既科普又绿色,又能培养孩子情趣兴趣,还有能让我们直接接到地气的乡村家庭等等,在这里我们能接触到农家以及农家里的生活方式、农具、农业等。
李焱:在发展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避免同质化。现在我们看到确实有一些京郊游景点,发现哪一个项目别的地方做的很好,马上也抄过来,这种情况现在比较多。比如原来我们去密云,那有一个薰衣草花园,很多人去那拍照,但是过了不久,在怀柔、通县也出现了,慢慢的这个特色就没有了。还有的地方发现虹鳟鱼很好,大家开始吃,然后各个地方也就都出现了,这种山寨的情况还是很多的。
林峰:就是中国整个农村,实际上包括中国旅游都有这个现象,就是跟风。实际上从政府的角度讲,我们也希望政府出台一些措施鼓励创新,鼓励有创新的、能得到认可的东西,而不是鼓励跟风。
网络观察员:我要说的是,休闲观光式的一种度假方式,游客可以住在农民家里,然后吃着农民自制自产的新鲜产品,比如西红柿、黄瓜,当然还有观赏农庄周围的一些自然风景、农舍等。
主持人:其实你说的这一条,我觉得就是刚才短片里放的,很类似,不但在当地品尝了农副产品还带回来了。
网络观察员:对,通过感受农家的生活,也能增加自己的一些认识。
主持人:对,这是“农家乐”三个字就概括了,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需求?
网络观察员:还有一种是务农旅游,就是以在农家,通过做农活来休闲旅行自己。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方式,像在美国,可以在西部的牧场通过像牛仔一样放牧,并且还有一个好处,是在结束的时候可以拿到工资。
主持人:是真正的劳动,不是简单的作秀?
网络观察员:对,是真正的劳动,而且这样可以边玩边赚钱,还可以资助一下自己的旅游经费,不过在其他大部分的国家都是没有报酬的,比如日本,在参与农活的时候还是要交费的。
主持人:我们的网络观察员提到了几个外国的地方,这几个地方有什么我们可以借鉴的呢?
林峰:我们叫体验式旅游,所有的包括你自己钓鱼然后去做鱼、吃鱼,自己去做面包等等,所有这些体验都把一个生产过程转化成为一个旅游体验过程。
主持人:甚至我还有一个感受,我们网络观察员在说的时候,我觉得好像体验的层次比较深,甚至说比较完整。
林峰:是的,这种方式实际上在国外发展的是非常好的。有的人是给你工资让你来干活,实际上给的是低工资。有的人是让你花钱来干活,实际上赚你两道钱。但是你都愿意,为什么?就是因为你在用他的整个生产结构来体验你自己的生活。
主持人:咱们再把眼光回到北京的周边,我还看到了一个调查的数据也挺有意思的。我们北京周边的这些旅游的经营者仅有不到1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经营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缺乏管理技术和经验。很有反差的是,63.6%的被调查游客认为,去乡村旅游他们感受到经营者管理素质还是比较低的,对服务质量还是不太满意的。我觉得这两个数字反差挺大的,很矛盾。
李焱:有点像剪刀差了。很明显从数据当中看到,旅游者对服务质量的认可度不是特别高,甚至超过一半的人都认为,自己旅游体验后有不好的感觉,但是我们的经营者对这个的认识还很少,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
林峰:从这个反差来讲,实际上给政府提出了一个可以去提升整个服务质量水平的非常重要的要求,希望政府能够把我们称之为“服务培训”的工作推动起来。就是有很多很多的乡村经营者,把他的管理能力提升很高其实很难,但是对他们进行服务培训,让他们把朴素的服务提高到一个更能满足城市人需求的一种服务水准是相对容易达到一些的。
主持人:其实我们说很朴素的道理,在周末城市周边的乡村游,最初的起步阶段可以说比较容易,因为一户农家支起灶台来就能做成一顿农家饭,这没什么困难的,但是再往下经营,就像林院长提到的“产业需要提升,需要更加的规范”。
李焱:至少让这些经营者目前先意识到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去改进,至少以后不要再是10%这样的数据。
主持人:这些软件方面迫切的需要提升,除了软件方面的提升,政府还在相应的硬件方面也做了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我们再看一个短片。
在这个短片里,其实我们应该看到,郊区的农家乐旅游做好硬件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关的这些问题,让我们网络观察员看看国外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例子。
网络观察员:英国的乡村旅游是举行的比较成功的,但是它在成功之前也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农民的收入下降、农村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政府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比如成立农村事务部,并采取很多方案,如农村管理方案、农村经济多样化等政策。数据还显示,在2007年的时候,英国的政府还拨了16亿英镑来支持英国的农村发展,这对旅游业的发展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也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主持人: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发展乡村旅游,政府的硬件投入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林峰:北京的道路村村通,从灯光到道路周边环境都做的不错,但这是一个政府的基础设施。实际上还有一个问题,卫生条件更多的是在于接待户的问题。在农村人还没有进城生活的时候,他对于抽水马桶、席梦思没概念、政府对于乡村接待的卫生条件的相关规范要求,以及政府给予补贴来提高特别是像独立卫生间干净卫生的清洁环境的检测,相关的设施使用,包括自来水的要求等,能够更好的体现这一块。
主持人:对,是有城乡的这种互动,所有的郊区农户把农家乐里都弄成了席梦思,可能有的人还觉得没意思了,就奔着大土炕呢。
李焱: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不能把乡村也发展成城市,跟城市一模一样了,还去干什么。从心理学上来讲,正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差异才刺激了人们旅游的兴趣,如果都是同质化那就没必要了。
主持人:都改成席梦思不要大土炕,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城市人真想在这几天里还想住席梦思,那也得有啊。
林峰:两个问题,就是席梦思说的是睡觉的条件,大炕说的是睡觉的模式。对于城市人来说,他要求的卫生条件一定是要达到的,就算睡大炕也是干净的大炕,不能带着泥脚上大炕。所以,这里面讲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文化是两件事。要达到的是,虽然在外面可以看见完全是土屋泥墙,但是进去以后是进口的最好的卫浴环境。
主持人:您这话我觉得说到点上了,就是我们城里人想去郊区游,想睡的是大炕,但是要干净整洁、原汁原味的、真正有民俗味道的大炕。
今天我们从很多数据说开,畅谈了周末的郊区游,其实我们打心眼里希望郊区游的环境更好,样式也更多,因为这样我们大家在周末就有更多的好去处了。今天的《数说北京》就到这了,感谢大家的收看。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