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典范――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2012-12-06 来源:绿维创景

      

难点解读:

如何定位城市的功能与特色,为云南特色城镇化战略实施推波助澜?在泛旅游产业整合发展思路之下,如何构建旅游城市空间结构?在旅游开发与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文化与生态资源的原真性?

项目业主:

普洱市西盟县人民政府建设局

完成时间:

2012年11月

项目背景:

在云南省提出发展“两强一堡”、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普洱建设“边三县”“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形势下,上轮规划对西盟县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城市定位、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产业、区域联动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绿维创景承接了《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任务,以泛旅游产业理念及旅游带动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对西盟县进行规划。

核心思路:

绿维创景认为,西盟在进入发展关键期之际,应将旅游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撑产业和特色产业,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景区,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城市个性,按照“建一物添一景”的思路和要求,彰显城市特色。首先,发挥佤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策划建设一批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打造以佤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其次,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应,配备合理的产业链,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推动城市旅游一体化发展;再次,建立一体化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产业要素集聚融合,打造全城四季旅游目的地,实现集约经营和较高的旅游综合效益;最后,通过旅游业发展来塑造西盟城市品牌,提高城市软实力。

东城行政中心效果图

东城行政中心效果图

会议度假区局部鸟瞰图

会议度假区局部鸟瞰图

另外,为了使城市的优势得到更有效发挥,西盟在城市职能和空间结构上也应作调整:西盟应以“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中缅合作的陆路桥头堡、普洱绿三角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具有佤民族特色和原始自然地域风情的国际型生态文化旅游名城”为建设目标,在空间结构上逐渐摆脱单核模式,形成以旅游产业集聚为核心的西盟西城和行政中心东移形成的城市生活核心的西盟东城,在生态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之下形成“双城生活,双城故事”的双核格局。

城市规划总平面图

城市规划总平面图

东城规划平面图

东城规划平面图

西城规划平面图

西城规划平面图

阅读全文

下一篇

打造冬日旅游度假名城――大兴安岭呼中区旅游发展规划

绿维动态
本文标签:新型城镇化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