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2017优秀案例27:北京左安门角楼图书馆改造工程

2018-05-30 来源:

项目背景

北京外城东南角楼又称为“左安门角楼”,始建于公元1553年,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然坍塌,城墙于1957年后拆除。

北京市文物局自2012年启动东南角楼的复建工程,经过3年时间,于2015年底完成建筑主体复建。并于2016年4月确定其功能为图书馆。

项目难点

一、由于建筑主体复建是未考虑室内使用的功能,导致出现很多违背图书馆使用功能的问题

整体空间高度角度,感觉压抑;

建筑内无窗,无自然光线;

整体建筑空间死角较多,不便于利用。

 

0.jpg

 

未改造前建筑内部状况

二、此馆定位为老北京图书馆,项目组在考虑如何将北京本土民俗文化与作为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功能相融合;

三、工程施工工期较紧张,给项目组带来巨大的挑战。

项目分析及亮点

一、如何解决建筑空间利用率低、无窗、死角多的现状?

 

1.jpg

 

1.水纹不锈钢吊顶

 

2.jpg

 

2.室内灯光的运用

 

3.jpg

 

3、书架形式的转变

 

4.jpg

 

二、如何体现老北京风俗文化?

 

5.jpg

 

充分体现老北京民宿风格的设计、物品

三、如何充分利用空间

根据需求及现有空间,项目组在展陈项目中利用移动展板技术,改造游线空间场地,打造活动场地。在有需求时,仅需要30分钟就可完成现场布置。

 

6.jpg

 

活动场地改造前后对比

四、如何解决展馆消防问题

由于展馆的特殊性质,无法使用喷淋消防,项目组引入国内最新消防技术,即七氟丙烷消防技术,它能安全有效地使用在公共场所,气体施放迅速,灭火速度快,无色、无味、无毒,相比其他常见气体更安全,灭火后不留任何残留物,对被保护物对象无损害。

项目成果

本项目精准分析出了现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既满足了图书馆的使用功能,有进口老北京文化展现,从涉及落位、展馆运营、施工工艺、开馆支持等方面着想,获得了区长及馆长的一致好评。

2017年10月28日,北京东南角楼“左安门角楼”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各方媒体争相报道盛况。

 

7.jpg

 

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及千龙网等媒体报道

项目启示

本项目的升级亮相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等战略要求和理念密切呼应。

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一些古建没有因此吞没,而是获得了重生。角楼古建筑成为了这里的天然优势,成就了角楼图书馆的特色定位。“老北京”的主题设计、“公益性”的社会担当、“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都是城市古代建筑应用设计中可参照、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阅读全文

下一篇

高手论剑: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与规划

绿维动态
本文标签:绿维 左安门角楼图书馆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