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8 来源:证券时报
“十三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可能会实施板块与轴带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一方面,进一步有序推进此前形成的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板块”战略;另一方面,增加“一带一路(1883.16,-30.200,-1.58%)”、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最终形成“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的战略大布局。
举要 东北振兴或成突出重点
据介绍,在“四大板块”中,东北振兴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五年的突出重点。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继续放缓,其中辽宁以2.6%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排名全国垫底,黑龙江排名倒数第三,吉林倒数第四。有消息显示,目前制定完善过程中的《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会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协调。这意味着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振兴阶段的新出发点。
“2014年起,整个东北三省的经济处于板块式塌陷形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说,这一情况到了2015年并未出现明显好转。要解决目前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问题,就要寻找东北经济的内生增长力。过去,东北经济结构过于老化,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转型进展缓慢,这些在将来都应通过创新机制和体制改革得到改变。
加速 打通板块实现区域一体化
入选“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公开遴选的“‘十三五’我国区域发展重点和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表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采取“四大板块”划分,尽管从地域上实现了全覆盖,但是由于具体政策需要不断细化才能更有针对性,导致区域发展政策落实情况不及预期。正是认识到这一问题,为了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国家近年推出了“三个支撑带”战略。目前看,这种设定可以让区域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更加明确,因此这一思路今后将延续。胡鞍钢也表示,过去“四大板块”彼此分割,现在推“三个支撑带”战略,就是要打通板块,实现区域一体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强调,这三大新战略不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否定,而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发展,是在继续坚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前提下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拓展、加强和深化。
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重
相对来说,未来五年三大战略中任务更重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京津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这三大国家战略将是‘十三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银行(3.81,-0.060,-1.55%)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说,京津冀城市群是典型的行政资源等级化凝聚而成,其中北京、天津作为直辖市形成了“双核”。尤其是北京作为首都,在自然资源、行政协调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主导和优先地位。正因为这些绝对优先地位,形成了今天北京对周边的“虹吸”,各城市之间很难形成互补。
巴曙松表示,北京已是第三产业占比77%的产业结构,天津处于工业化后期,而河北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基于京津冀区域内部行政地位、产业水平、公共服务的较大差距,京津冀一体化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自发力量形成,政府的力量至关重要,疏导公共服务资源以及优质产业向河北倾斜,进而影响人口迁移的走向,才能推动京津冀未来真正实现一体化。在京津冀经济圈中,还可以烟海线将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衔接起来。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