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建筑”浪费严重 专家建言提高城市规划品质

2013-10-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专家建言提高城市规划品质打造“百年建筑”

9月份,上世纪云南第一高楼―――昆明市老工人文化宫爆破拆除,“寿命”不到30年。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昆明城市规划建设调研

座谈会上表示,昆明市大拆大建割裂了城市历史文脉,导致满目“水泥森林”,是对昆明的毁灭性打击。记者在全国一些城市调研获

悉,“建筑短命”正成为城市“通病”,现在不少城市拆除的都是上世纪80年代建筑,而当下规划失当、品位低劣的建筑又成为未来

拆除对象。大拆大建不仅耗费大量资源能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城市文化延续,广为诟病。城市规划专家建议,推进城市化过

程中,应增强城市规划权威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妥善处理城市快速发展与拆旧建新的矛盾,提高城市建筑品位和品质,打造“百年

建筑”和高品位城市。

“短命建筑”频现浪费严重公众痛心

昆明市老工人文化宫建成于1985年,高70米,是昆明市第一栋带电梯的地标性建筑。记者调查发现,昆明市老工人文化宫只是不断拉

长的“短命建筑”名单上新添的一个,而且远不是极端案例。耗资8亿元、使用寿命仅9年的辽宁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落成不满10年、

耗资3000多万的海南海口“千年塔”,建成仅13年的江西南昌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投资2 .5亿元兴建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浙江杭

州西湖边上的最高楼―――年仅13岁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近些年来,这些驰名一时的地标性建筑都被爆破拆除,“享年”不

到20岁。

“中国是5000年文明古国,却少有超过50年的城市建筑。”这句话常用来形容我国建筑在“幼年”或“青壮年”即“早逝”的短命现

象。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机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但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一位官员表示,中国是世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20亿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钢筋,建筑平均

寿命却只能维持25至30年。不少建筑并非质量差,而是未到使用年限即被人为拆除。

阅读全文

下一篇

西安旅游规划出炉受益上市企业图谱清晰

绿维动态
本文标签:城市规划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