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为济宁文化旅游添特色

2012-09-17 来源:中国网

      

山东省济宁市多山、多水、多圣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始祖文化、孔孟文化、运河文化、山水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梁祝文化等十大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东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运河”的旅游格局。近年来,济宁市高度重视将旅游业与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进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乡村游为济宁文化旅游添“重头戏”

该市依托区域特色农业资源,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渔家乐、采摘节等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成为济宁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共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2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6处,省级旅游强乡镇20处,省级旅游特色村19处,渔家乐420余家,农家乐560余家,从业人数达7万余人。2011年全市乡村游接待人数200多万,收入近17亿元。微山县王苏白村发挥临湖优势,主推“渔家乐”品牌,全村已有多户村民实现了发家致富。泗水县王家庄村挖掘民风民俗,主打山区特色,往年靠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据了解,泗水县以“生态名县”为发展战略,以西侯幽谷、泉林泉群、万紫园、安山景区四大项目拉动生态旅游区域建设。该县泗张镇王家庄村打造“小桥流水桃源人家,花街石巷民俗新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先后投资800余万元,建设观瀑台、石板广场、拴马石等民俗景点10余处,初步建成了具有本地乡村特色的民俗生态村,摸索出了一条“度假+农家乐+乡村民俗观光+农事参与体验”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已成为济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代表。

旅游小镇形成乡村游发展“群聚效应”

旅游小镇作为宜居、宜业、宜游、宜闲的综合体,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举足轻重。做好旅游小镇的建设工作,才能全面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各项活动的需要,形成小镇居民和地方可持续的旅游经济收入。济宁市分别在鱼台、微山湖区、市中区等县区打造一批滨湖生态小镇和滨湖渔民风情小镇;在梁山黄河沿岸打造黄河文化小镇,发展黄河风情旅游;在曲阜、泗水、嘉祥等地打造特色民俗文化小镇;在兖州打造科技农业小镇和特色花卉小镇;在任城打造特色苗木小镇;在曲阜、邹城打造崇文、感恩、修学小镇;在金乡打造特色农业、特色采摘、特色商品采购小镇等。有条件的县、市、区打造会展、会议、度假型小镇,形成以旅游小镇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群聚效应。

济宁市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多方整合旅游资源,全面提高乡村旅游规模及其档次,培育乡村旅游精品。济宁市注重创意策划地方特色的休闲旅游项目,鼓励农家特色餐饮经营,配套设立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点,建构集食宿、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渔家乐经营模式,从举办节会活动、打造特色品牌、拓宽营销渠道等方面完善乡村旅游网络体系,使乡村旅游成为济宁市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阅读全文

下一篇

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开幕

绿维动态
本文标签:文化旅游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