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1 来源:绿维创景

2008年中国温泉行业特别是以北京、广东两地为代表的温泉行业的竞争,已经擦出了浓烈的火药味。在这个被称之为温泉旺季的冬日里,北京的许多温泉却打起了激烈的价格战,最大折扣幅度甚至超过了50%,然而,其结果却使得许多温泉依然门庭冷落。在广东,高度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一些温泉经营者为降低成本,竟用前一天洗浴过的脏水恶待不明真相游客,有的温泉企业还将洗浴后的脏水,直接排入河道或农田,造成污染……抛开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我们还是能够从以上现象中发现一个重要的信号:中国温泉行业“取水开店、跟风照搬、低质开发、坐收钞票、不顾污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是进入“创新洗牌、规范发展、二次升级”的全新时代。
作为休闲产业的龙头,中国温泉行业的发展需要良性的竞争,但关键在于创新升级。那么,中国温泉为何需要创新升级?中国著名温泉有何创新经验?中国温泉旅游未来如何创新?带着这三大问题,我们采访了御温泉国际度假酒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跃东,北京温都水城副总经理刘辉,中国温泉在线总经理竺炜坚,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林峰,绿维创景副院长、温泉水疗与会议度假酒店规划设计中心主任蒋世和,绿维创景温泉水疗与会议度假酒店规划设计中心副主任罗红宝,北京金隅凤山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工程部总工程师孙丙虎等业内相关专家。现将各位专家的观点整理成文,抛砖引玉,以期业界更多温泉专家加入中国温泉创新升级的探讨。
中国温泉为何需要创新升级
中国温泉旅游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迅猛发展起来的,发轫于广东,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温泉旅游以1998年开业的御温泉为代表,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到目前仅十余年的时间,但却已经成为中国休闲产业的龙头,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旅游休闲方式――温泉生活方式。由于温泉旅游的火爆,不仅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注意,也成为温泉所在地政府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经济的金字招牌。尽管目前中国温泉开发模式已经走过疗养型温泉、沐浴型温泉、度假型温泉与文化型温泉几个阶段,取得了长足发展,甚至在某些方面如规模、功能项目等方面已经超越了温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与世界上其他温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温泉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据罗红宝的介绍,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审批门槛过低,行业监管缺位导致低价甚至低质竞争;规划设计不足,低水平重复性开发严重;品牌建设不足,同质化经营明显;资源保护意识不足,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严重;温泉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温泉行业高级人才极为缺乏等,其结果是导致了行业的低水平恶性竞争与不健康发展局面的产生,特别是那些没有特色的温泉正逐步遭到洗牌,创新升级成为中国温泉企业、温泉研究机构、温泉所在地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谈到中国温泉需要二次升级的原因,竺炜坚指出,前一阶段(95年初到2005年,朱跃东称之为中国温泉旅游的第一个十年)的高速发展,或者说发展速度太快,开发的增长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比如广东2006年我们的统计大大小小大概是有130家温泉度假地,而今年包括在建项目已经达到了200家,这样的发展速度就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无论是资源开发、规划设计理念、市场竞争、经营水平、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都不能留步于第一阶段的简单模式上,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升级,实质上已经在升级,核心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地产大鳄进军温泉领域带动行业提升。传统地产的低迷使地产大鳄需要转移投资方向,向温泉行业的进军成为热点选择,这些大鳄以其更加具备的全球视野高度,更加先进的经营理念手法,立马就带来了温泉行业的提升,完全超越了第一代温泉业主的眼光,更加着眼于温泉度假产品的长远发展、品牌效应。投资的规模也迅速放大,动辄十亿、二十亿、三十亿的投资,温泉度假村已然发展为超大规模的温泉旅游度假城,比如港中旅投资的广东珠海海泉湾,北京宏福集团投资的北京温都水城,以及碧桂园集团、富力地产集团、合生创展集团、天沐集团等纷纷在全国各地抢占温泉资源,开发大型温泉度假项目,甚至同时开发数个项目,天沐集团已经开业和在建的大型温泉度假项目达到了14个,发展非常的惊人。
其二,温泉市场的持续扩展,使温泉行业本身就有了紧迫的升级需要。旅游市场天生具有求新求异的特性,因此温泉度假的形态和模式也不断创新、提升,经营手法形式花样百出,使温泉成为旅游市场中更新最快、变化最多的旅游内容,而保持了温泉度假旅游市场的持续旺盛
其三,区域性的市场竞争开始加剧,很多的第一代的温泉不升级就面临淘汰,升级换代在温泉企业层面上就具有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种生存上的升级需要在老企业、小企业身上尤为明显

朱跃东把中国温泉旅游的发展阶段(总结)预测为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1995年―2005年,为开创和兴起期;第二个10年是2005年―2015年,为大发展和大调整期;第三个十年是2015年―2025年,为成熟发展期。
他认为,在第一个十年中,中国温泉旅游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但在发展中存在八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温泉旅游概念的理解不深导致市场需求分析薄弱;二是对温泉旅游属性的理解不深导致产品定位不准确;三是对温泉旅游开发先决条件的认识不深导致项目开发模式不科学;四是对科学的项目策划认识不到位导致可行性研究缺乏;五是对温泉文化主题和自我个性开发不够导致持续创新不足;六是对温泉资源保护认识不够导致可持续发展出现危机;七是对环境保护避免污染认识不够导致无法和谐发展;八是对以养生休闲为核心的品牌建设认识不够导致竞争力无法提高。正是基于上述八个原因,朱跃东说,中国温泉旅游亟需在第二个十年中进行二次升级、创新洗牌,才会步入第三个十年的成熟发展期。
林峰博士认为,中国旅游产业从观光进入休闲化系统升级时代,温泉休闲是中国众多休闲产业业态中的龙头,并带动区域休闲旅游全面发展。中国温泉旅游正在成为中国休闲第一产业。旅游产业的休闲升级要求,将直接推动中国温泉旅游必须从个别性的休闲项目,逐步转化为温泉沐浴、桑拿、按摩、 SPA 、药浴、健身、体检等等结合的休闲产业链及康复疗养产业链的双产业交织结构形态,并成为泛旅游产业(会议会展、体育运动、农业观光、博彩、娱乐、购物等等,都属于泛旅游产业的范畴)的整合源,带动区域泛旅游产业的新发展。

针对温泉的重复开发和同质化经营的问题,在市场的压力下,创新已经成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而,中国的温泉实际上在不断地推动创新的突破。
林峰博士认为,中国温泉已经形成了一些可借鉴的创新经验,御温泉开创了温泉文化与温泉旅游生活方式的先河,天沐温泉将自然生态温泉做到了极高的水平,北京九华山庄则形成了会议会展与温泉完美结合的大型温泉会都,北京温都水城形成了“大型室内水游乐+温泉泡浴+度假酒店群+房地产”的发展结构,北京凤山温泉走的是精品温泉的道路,实现了室内热带环境私密性温泉与室外半坡露天温泉相结合的突破,而柏联SPA是利用昆明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大环境以及阳宗海的高原湖泊度假环境,通过发展高端市场的高端SPA实现后来居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竺炜坚谈到,广东温泉业界最早提出了广东温泉同质化的问题,就是说广东的温泉都比较相象,泡了一个温泉,其他的温泉在服务内容上基本也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短短两三年的发展,广东温泉目前的状态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开业刚一年的海滨温泉,从形式到内涵都突出的体现出海洋温泉的主题,温泉园林里苍翠的植物与温泉池交叉分布,并将海豚、红蟹、海螺等海洋动物的造型点缀其中,充分体现出了热带海岛的园林风情。海滨温泉首创了温泉迷宫、珍珠温泉美容浴,还有独具特色的海龟沙浴,浴池中的沙子取自稔平半岛南端的海龟岛,以及象征吉祥长寿的灵龟泉,非常具有海洋的味道。森波拉火山温泉,是广东甚或全国首个火山奇景主题的温泉,占地面积120余亩的温泉区依山而建,复原了远古火山喷发时的壮观情景,其火山主题温泉设计堪称“广东温泉一绝”。锦江温泉,以“生命在于运动”的“动感”理念,打破了中国乃至世界千百年来温泉“静态浸泡”的固有模式,糅合动感、潮流、时尚、健康、好玩等元素,首创“温泉冲浪”、“温泉漂流”等动感系列产品,从而打造了“中国动感第一泉”的品牌,等等。
而北京温泉经营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各温泉提供的温泉服务和经营特点都很注重给予客人不一样的感受。如天龙源温泉以专业大型水上表演为卖点,通过一场大型的丰富多彩、非常吸引眼球的表演,吸引了大小单位组织活动、工会活动、单位奖励旅游、白领及家庭活动的客源。春晖园温泉则以高档接待应酬为首要营销目标,其温泉区以室内为主,室内、室外相通,另设有温泉会所、温泉别墅、温泉房、屋顶温泉等多种配置,非常强调客人泡温泉的私密性。
在温泉经营的创新方面,从北方到南方,温泉与滑雪的结合,温泉与漂流的结合,温泉与拓展的结合,也都能非常好的做到经营上的互补性。在经营中,北京的各大型温泉度假村,都很注重扩展温泉经营中的内容,而绝不仅仅满足于温泉区的泡汤。
罗红宝认为,中国温泉创新经验,实际上还体现为温泉商业模式、温泉开发模式上的创新,很多温泉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温泉,而是一个复合型的休闲项目,温泉是其中的亮点和卖点,但实际上往往伴随着度假酒店群、休闲地产、滑雪场、高尔夫、水游乐等产品,如温都水城、柏联SPA,实际上地产都成为其中盈利结构的重要支撑和拓展。
在谈到御温泉如何做到十年来一直引领中国温泉创新的潮流时,朱跃东指出,中国温泉资原很丰富,但把温泉资源变为旅游资源还是御温泉引发的,被誉为“中国温泉旅游产业的开创者”,这就是一个新兴旅游产业的最大创新。这一创新,对社会,对发展国民经济、对改善人们生活方式、健身养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十多年来,在创新开创温泉旅游产业以来,特别是2003年中国旅游协会、北京大学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首届温泉旅游高峰论坛(珠海御温泉开发温泉旅游研讨会)”以后,温泉旅游投资热潮先后在全国兴起,大多数有温泉资源的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策划开发建设温泉旅游,可称得上是“盛世造温泉”。御温泉一直引领中国温泉旅游大潮不断创新的发展中,如在温泉旅游理念上创新、产品开发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都走在了前列,为中国温泉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和“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

那么,在市场呼唤中国温泉需要二次升级的新阶段,中国温泉旅游究竟如何创新?林峰博士强调,首先是温泉本身要做出彩,特别是温泉游憩方式的创新,这是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温泉项目的开发模式上实现创新。结合区域目标市场的主流需求特征,选好“温泉+x”的大温泉开发模式,才有可能使得温泉的商业模式超越一般性的竞争平台,形成突破性发展。因此要跳出温泉做温泉,从休闲产业的角度看温泉,以温泉为中心,充分考虑温泉与休闲房地产业、会议产业、疗养产业、水游乐产业、旅游小城镇、新农村、山水旅游互动结构的发展,使诸多产业在温泉周围形成聚集。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好几个项目,都是以温泉资源、温泉泡浴模式为基础,形成温泉产业聚集区的整体发展模式结构。这些项目说明,通过温泉带动会议、康体、农业等其他产业互动发展,是一种可行、值得推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罗红宝认为,温泉泡浴模式的创新非常重要。泡温泉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综合化、艺术化,形成了温泉的几百种泡浴模式,包括以水休闲与水游乐相结合、与文化形态结合的模式,包括各种各样的养生、温泉泡浴的露天风吕、鱼疗相结合的方式;与泥疗、盐疗,医药、美容、康疗、水上运动、水上娱乐相结合等。全世界洗温泉的方式非常多,很多以自然条件形成的与观赏游乐相结合,也有与人工的方式相结合,如奥地利的音乐温泉,整个温泉和音乐的身心疗养相结合,文化创造和自然环境结合都形成了温泉发展非常广泛的模式。温泉泡浴模式的发展,形成了旅游与温泉非常广泛的休闲结构,形成了不同温泉的特色,包括景观的特色、游乐方式的特色,由此带来收益模式的变化,与温泉结合的玩、吃、住、游乐、会议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温泉热带环境下的温泉,山体环境下的温泉,在溪沟里自然的溪流与环境结合的温泉,各种各样环境下的温泉;与文化结合的温泉,形成禅宗的温泉、道家的温泉等等,形成的各种景观模式打造。在这个基础上,温泉作为一个产业已经形成了聚集效应。
竺炜坚认为,把温泉文化、历史、自然资源和温泉度假村本身的建设及经营相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这就是创新,而不是没有根源的求新、求异、求怪。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注重温泉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创新,才能有长远的生命力。温泉文化内涵的创新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与当地的人文资源紧密结合。如广西的九曲湾温泉,着力打造广西壮族的民族风情特色,在度假村建有广西民族风情园,以雕塑、文字、图腾、手工制品、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民族风情特色非常浓郁。湖南的汝城温泉也是着力打造畲族少数民族传统特色,甚至专门在度假村的温泉区保留了一条给当地村民取用温泉水的通道,保留了当地村民利用温泉水杀猪、杀鸡、洗衣服、洗菜的生活习惯,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和了解畲族风情和生活习俗,成为汝城温泉的一个独特卖点。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罗曼史而著称的西安华清池温泉,更是充分发掘了历史文化底蕴,白居易一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就成为了华清池温泉的金字招牌。湖北孝感的嘉伦河温泉就着眼于一个“孝”字做文章,着力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孝顺、孝敬、孝子的精神领地,其实也就是尊敬长辈、尊敬祖先、尊敬自然规律的意思,这个题材做出来,独特而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外远近、男女老少,都会有兴趣去看看,去感受。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把温泉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范例。
二是与当地的地貌地质特点紧密结合。如海南的七仙岭温泉,它是国家林业部批准的35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唯一一个命名为国家温泉森林公园的,七仙岭国家温泉森林公园占地22平方公里,有着我国少有的既有热带原始森林景观又有优质温泉资源的旅游胜地,温泉度假区就充分利用了独有的资源,打造出全国知名的集奇峰、温泉、风情、田园、气候、森林为一体的优质温泉区。如天津的天鹅湖温泉,相传乾隆下江南时曾在此休息,康熙也有手迹“导流济运”至今仍存留在度假村的“知菊堂”内。天鹅湖度假村有水面面积达600多亩,如此大的水面面积它就充分利用来作为自己的特色,并不破坏它,搞什么划船等水上设施,而是仿清皇家四合院环湖而建,古色古香,气派典雅,偌大的湖面仅作景观,非常的大气。江西庐山的汤池温泉,地貌非常秀美,它是山青、水秀、湖美、瀑迭、花奇、树珍、石古、崖悬,被安徽省批准为“汤池风景名胜区”,称为华东一绝。这些都是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自己的温泉文化品牌的经典,是别人不能复制的,也是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温泉文化创新品牌。此外,中国温泉的创新,还要非常重视温泉研究的突破,政府应该大力帮助、扶持甚至资助温泉旅游研究机构,催生中国权威温泉旅游研究机构的诞生,对于温泉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朱跃东认为,创新是时代的灵魂,中国温泉企业必须重视经营理念的创新与企业品牌的打造,而理念与品牌创新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培育,文化是铸就百年企业的基石,中国温泉行业未来的创新重点在于抓住温泉养生、度假休闲。谁家的养生、休闲做好了,就有竞争力,就名利双收,就成功了!中国温泉旅游创新开发可以总结为“降龙二十六式”,与同行共享:温泉做主、理念做新、战略做远、策划做先、定位做准、设计做专、建设做美、产品做精、模式做特、养生做深、度假做够、休闲做足、功能做全、文化做纯、机制做活、队伍做强、素质做高、卫生做标、服务做细、市场做正、保护做好、环境做优、品牌做响、形象做亮、效益做赢、产业做大。
孙丙虎强调,中国温泉的创新,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能回避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温泉资源保护问题。因此,温泉的水处理非常关键,要做得特别到位,尤其是泡浴水的降(升)温与消毒利用,以及污水废水的处理与有效利用及回灌问题,这是温泉可持续发展,避免泉水枯竭的重要手段。
刘辉补充,中国温泉的创新还要尽快形成国家级的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制定出温泉开发的准入门槛与温泉水的科学利用问题,才能够保障温泉行业实现良性化发展,减少或杜绝假温泉的出现,这是温泉创新的前提。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在大力推动这项工作,在温都水城召开了专门的研讨会,相信不久的将来温泉的相关行业规范就会出台。
蒋世和最后指出,未来中国温泉旅游的创新,特别需要专业机构的介入,温泉项目的规划设计要得到充分的重视,才能够推动和实现创新。比如我们在解决温泉淡季问题的突破上,在秦岭北麓设计了一个面对关中夏季消暑市场的冷浴产品――太平冷浴庄;在福建贵安温泉项目,也把山泉与温泉相结合,夏季泡山泉,冬季泡温泉,形成双泉泡的概念,都是在策划规划阶段实现了创新。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