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村庄发展模式(三):搬迁撤并类村庄拆迁原则

2018-11-30 来源:绿维文旅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提出村庄发展应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条件,分类推进村庄发展,不搞一刀切。

对于那些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对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

一、需要搬迁安置的五类村庄

生存条件恶劣的村庄——

这类村庄因处于深山老林或荒漠化地区,村民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也不具备发展条件,所以被纳入未来五年的搬迁撤并范围。

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

在中西部地区,的确有很多这样的村庄,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村民自出生就在这些环节极其脆弱的地区生活,而这些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也会别纳入这次搬迁撤并范围。

自然灾害频发的村庄——

这类村庄因常年有自然灾害发生,严重威胁农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所以,这类村庄将会被纳入搬迁撤并计划。

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

比如说建设军事项目,纳入活水源,历史等保护区村庄。

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

在一些地区,由于人口迁移,村庄也渐渐空心化,这样的村庄也不具备发展建设条件,所以,也会被搬迁撤并。

二、搬迁分期推进原则

1、近期迁建村庄:生存条件极度恶劣类的村庄

这类迁建型村庄,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根据具体情况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整体搬迁、局部搬迁等搬迁措施。搬迁村庄要慎重选址,向条件优越的地区搬迁,避免二次搬迁。同时,将改善农民生存条件和提供农民就业出路统筹考虑,促进搬迁农民致富,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搬迁村农民和村集体的合法权益。

在搬迁目的地选择方面

2、逐步迁建村庄: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

包括位于超标洪水分洪口门、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区特级保护区、规划钉桩绿地、地质遗迹一级保护区、污水处理场、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场、堆肥场、粪便处理场防护区内的村庄。

逐步迁建村庄,原则上由政府主导,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采取多种迁建途径,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原则上搬迁到保留并重点发展的村庄,也可根据农民意愿部分迁入城镇。

3、引导迁建村庄:人口流失严重,以及于紧邻城镇规划建设区周边的村庄和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特别小的行政村

引导迁建村庄,原则上由政府主导,根据农民意愿,通过市场化运作与配套政策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土地置换等多种方式和措施,合理安排建设时序,逐步引导村民向城镇或保留并重点发展的村庄聚集,将村庄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结合,原址进行城镇周边绿色空间建设或山区绿化建设,保持良好的城镇整体的空间环境和建设容量。

三、拆迁补偿方式

1、拆迁房屋补偿

目前我国的拆迁集体土地住宅房屋的拆迁补偿方式分为货币补偿、产权调换和农民自建三种方式

2、过渡期内的临时安置补助费

搬迁补助费

拆迁人对在规定时间内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完成搬迁的被拆迁人,本村户籍人口每户可享受搬迁补助费;

非本村户籍人口,但有祖屋在拆迁区域的被拆迁人每户可享受拆迁补助费;超过规定期限仍拒不搬迁的,拆迁人将申请依法强制拆迁,并不给予搬迁补助费和奖励。

临时安置补助费

3、地上附属物的拆迁和青苗补助费补偿

土地拆迁补偿=土地种类×亩产量×该类土地补偿标准

土地种类:土地种类、稻田、专业菜地、鱼塘、旱地、果园、茶园、水塘、渠、坝等

附:水池、粪池、井、排水沟、晒坪、挡土墙护坡、围墙、水渠、坟地等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一般按市场价格进行补偿。种类划分与各类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局定价。

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

阅读全文

下一篇

共田,共居,共食,共享农庄新主义!

绿维动态
本文标签:乡村振兴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所有